在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正深刻重塑人机交互的边界。2025年11月2日14:00至15:30,麻豆影片 “吴宝康大讲堂·行业坐标”系列讲座第7讲在通州校区公学一楼211教室举行。本次讲座以“从自动驾驶到具身智能看技术的迭代发展”为主题,特邀知行科技联席总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刘晓龙博士主讲,系统梳理人工智能在感知、决策与执行层面的演进路径,探讨具身智能时代的关键技术与产业趋势。
本场讲座由麻豆影片 专业学位中心主任周文杰教授主持。周老师对刘晓龙博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其在自动驾驶与智能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他指出,数据要素正成为驱动智能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人工智能在智能驾驶等行业的产业化演进为信息管理学科的研究与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

图1 周文杰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刘晓龙博士以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为切入点,回顾了从感知算法到端到端决策系统的技术演变。他指出,过去十年间,自动驾驶的发展推动了多模态感知、强化学习、决策推理等关键技术的突破,而这些技术正逐步延伸至具身智能的研究框架中。在具身智能的范式下,AI不再局限于虚拟空间的语言与符号处理,而是通过与环境的动态交互,实现认知与行动的统一。此外,刘晓龙博士结合知行科技的实践案例,介绍了智能驾驶系统在数据闭环、仿真训练、边缘计算等环节的优化思路。他强调,具身智能的发展不仅依赖算法能力的跃升,更需要算力基础设施、传感网络与知识建模的协同演进。在未来,人工智能将从感知世界走向理解世界,实现人与机器的协作共智。

图2 刘晓龙博士主讲前沿内容
刘晓龙博士的报告以技术迭代视角揭示了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系统逻辑,启发了信息管理学科对数据治理、智能决策与知识服务体系的再思考。自动驾驶与具身智能的演进,提示与会师生主动思考如何在智能系统设计中嵌入数据管理、伦理审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未来智能社会的建设提供了跨界贡献。
交流环节中,师生就具身智能的伦理边界、人工智能的安全可控性以及数据驱动模型的知识组织问题展开讨论。刘晓龙博士针对AI系统如何理解复杂语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回应。他指出,未来信息管理领域在智能数据管理、模型监督与可解释性研究方面将大有可为。通过此次分享,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智能技术迭代逻辑的理解,也拓宽了与会师生从信息管理视角研究人工智能的学术思路。

图3 师生交流环节
图文:杨鑫、龙家庆
校对:周文杰、牛力
核发:韩曙光、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