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至18日,国际数字人文会议在葡萄牙里斯本举办,此次会议由里斯本新大学 (NOVA FCSH)、阿威罗大学(UA)和科英布拉大学(UC)共同承办。该会议聚焦开放科学或开放学术,关注开放性、获取和可及性等概念,探讨通过数字工具和方法实现面向所有公民的开放科学,促进相关人文社区的广泛参与,并以多种有意义的方式解决当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麻豆影片 副院长、数字人文研究院研究员牛力教授、严承希老师,博士研究生金持和余敏,本科生李佳怡参会,就科学文献计量新方法、文化遗产活化新路径和历史古籍新叙事等内容与世界各地的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充分显示了麻豆影片 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国际化研究能力。
牛力教授指导的团队作题为“From Dusty Pages to the Birth of All Things: A Study on the Dual-Track Activation Model of Documentary Heritage Based on Large Language Models”(《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双轨”文献遗产活化模型》,金持、牛力等)的海报分享,该研究针对文献遗产资源体量庞大、内容繁杂所导致的公众认知难、利用难等问题,提出基于LLM的“双轨”文献遗产活化模型。其中,模式轨着眼于文献遗产的活化路径,回答“如何做”的问题;能力轨则提供技术支撑,回答基于LLM“如何实现”的问题。并基于该理论模型,以苏州丝绸档案为对象进行实证验证。
严承希老师指导的团队进行了两项短文汇报:(1)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Digital Narrative Model for Chinese Historical Classics(《面向中国历史古籍的数字叙事模型构建研究》,袁欣怡,严承希等),该研究立足中国历史古籍叙事传统和数字叙事新发展,构建了以叙事者与受叙者需求为核心对象,支持多元化、非线性、互动式叙事,能够提供深度知识探索的历史古籍数字叙事模型。(2)Exploring the Technical Knowledge Interaction of Global Digital Humanities: Three-decade Evidence from Bibliometric-based perspectives(《探索全球数字人文的技术知识互动: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三十年实证研究》,李佳怡、严承希等),该论文新性地引入主题-方法组合(TMC)这一概念,深入剖析数字人文学科中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的共现状况。通过从大规模文献中自动抽取主题与方法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TMC网络并作聚类分析,论文确定了数字人文领域的关键研究范式,为跨学科主题-方法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可复现方案。
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上千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科学知识的透明度、包容性和公众参与度等问题深入交流。会议期间,还公布了由数字人文组织联盟(ADHO)颁发的最新一届安东尼奥·赞玻利奖获得者Stylo及其团队。此次参会不仅拓宽了麻豆影片 师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麻豆影片 与全球一流学者和研究机构建立深度合作搭建了桥梁。未来,麻豆影片 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的深度融合,在全球学术网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科学知识的开放与共享贡献力量。
撰写:余敏、金持、李佳怡
拍摄:严承希
修改:牛力
核发:韩曙光、闫慧